图穷匕见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出自哪里

图穷匕见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出自哪里

成语“图穷匕见”源自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主要讲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事件。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荆轲,他是燕国的刺客,因其勇敢和智谋而被太子丹选中去执行这一危险的任务。

成语来源

“图穷匕见”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燕策三》中,描述了荆轲在向秦王献上地图时,最终露出了他藏在地图中的。具体情节是,荆轲在前往秦国时,携带着樊于期的头颅和一张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荆轲假借献图之名,企图在秦王面前刺杀他。当他展开地图到最后时,显露出来,这一刻正好体现了“图穷匕见”的含义,即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事件背景

在战国末期,秦国的势力逐渐强大,先后吞并了韩国和赵国,直指燕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燕太子丹决定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以期改变秦国的侵略政策。荆轲在易水河边告别时,慷慨激昂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显示出他的决心和悲壮。

事件经过

荆轲抵达秦国后,被隆重接见。他首先献上樊于期的头颅,然后缓缓展开地图。当他展开到最后一部分时,显露出来,这一瞬间正是“图穷匕见”的真实体现。荆轲试图刺杀秦王,但最终失败,被秦王杀死。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荆轲的英勇,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成语意义

如今,“图穷匕见”被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其真实意图或真相暴露无遗。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某个事情的发展到尽头时所显露出的真相。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类似用法,如叶圣陶在《一个青年》中提到:“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这表明当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隐藏的意图便会显现出来。

“图穷匕见”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富有历史背景和深刻意义的故事,通过荆轲这一角色展现了勇气与智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要保持警惕与思考。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图穷匕见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出自哪里
本文地址:https://mip.xncswj.com/show-9652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易道招生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易道招生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