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中的一段经典论述,深刻探讨了人心、地利和天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合乎正义的人能够获得广泛的支持,而失去正义的人则会孤立无援。

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论述要点

天时与地利:孟子指出,即使拥有良好的天气和时令,也无法与优越的地理条件相比。

人和的重要性: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如果内部团结不足,也难以取得胜利。

得道与失道:施行仁政的君主能够获得民众支持,而失去民心的统治者则会遭到孤立。孟子强调“得道者多助”,意味着合乎正义的人能得到各方支持;相反,“失道者寡助”则说明违背正义的人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现实意义

这一论述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深刻启示。在当今社会中,施行公正、透明的政策能够赢得人民支持,而任何形式的不公正都可能导致民众的不满和反抗。例如,在历史上隋炀帝因暴政而遭到人民反抗,其统治迅速崩溃,这正是“失道寡助”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心”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有效的领导需要建立在对人民需求和期望的理解上,以实现真正的“得道”,从而获得广泛支持。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本文地址:https://mip.xncswj.com/show-72999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易道招生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易道招生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