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无事忙”吗?

你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无事忙”吗?

杨花说实话不好吃,淖水后浸泡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吃。带苦味无法彻底除掉,不如构树雄穗和洋槐花好吃,榆钱也很好吃的。

我是山东泰安新泰人。九零年的。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这个跟我们这里一个叫法。都叫五十茫。小时候家里穷,确实吃过这个。放上花生碎。味道很美。长大后就想着好吃,从这个店,那个店。吃了好多次。结果是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味道了。哈哈。。我还吃过荞面的水饺。地瓜面的煎饼。榆树树根做的水饺。现在想想小时候真好。小时候吃啥都香,都好吃。。。。有多少小伙伴跟我一样呢???

至于五十忙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到看了友友们的回答我才知道是杨树上的花穗,哈哈哈!我们这儿叫毛大撒。不好吃啊亲!太苦了。生活艰难的那几年吃过一回,不好吃啊!可是生活所迫也没有办法,只要填满肚子就行了。

我家虽然也不富裕,但是还能过得去。记得那时候就我和二弟俩人,看人家弄着吃不知道味道,以为挺好吃呢,就拾回来让母亲做给自己吃,母亲无奈,只得做了我吃。父亲笑着说:我儿长大了,知道节约粮食了!我不知道这个话的意思,就眼巴巴等着母亲做熟了好吃!可是原委可想而知。从此后再也没有尝过那个东西。

那时候的困难,我是再也不想提起的。既然今天题主问到了,也就来说说。那个困难真是连饭也吃不上。人口少的人家还行,人口多的那就没有办法了!春荒没有得吃,就只能等野菜出土,在等的这个阶段就只有杨树上的花穗最早,人们为了节约粮食,只能勉为其难的弄来吃。先把它用热水绰过然后再泡上一段时间,再掺上点地瓜面或者高粱面,有的人家就掺上玉米面。我记得那时候我们这儿的玉米不太多,高粱多。高粱面蒸出来的的窝头红黑色,一顿两顿还可以,时间长了,他也不好吃。像猪肝。我就叫他猪肝窝头。可是这也是好的。比那些吃毛大撒的人家要好多了。二弟他不吃宁愿饿死。母亲没法子,就哄他说吃了猪肝窝头长得快。可二弟咬了一口就扔了。父亲可不干了,举起手来就是一巴掌。二弟哭的天混地暗。好歹父亲消了气。也不过问了,从此后我和母亲就吃高粱面窝头,二弟和父亲吃高粱煎饼!我就是从那时起我家的高粱煎饼就吃了两三年。高粱煎饼无非就是高粱和地瓜干掺和了,上磨推成糊糊,摊成的煎饼,老后老厚的,卷起来俩手都握不过来。父亲笑着说,这煎饼像檩条!但是比起那些东西好吃的多呀!

那时候的柳叶,榆叶,槐叶,等等树叶都是能吃的东西。最好吃的是榆树叶。再就是榆钱儿,还有槐花,这东西蒸着吃比那些东西好吃多了。地瓜干也是好的!比现在的饽饽也好吃。

生活哪,!就是有那么一段让你我回味的东西,但是好事!免得让自己忘记了过去,不管在什么样的逆境中都能生存,这是主要的!也就是现在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

谢谢友友的盛邀!

前年妈妈在家做过一次,好吃,可惜我对这个过敏,吃完了脸和眼睛接着长红疹了,从此见了杨树都得绕着走……

“无事忙”,就是杨树花序的俗称。“杨树花” ,这么雅的名字,但是别人一直叫它“wu shi mang”,而“wu shi mang”三字又是我从小听到大,究竟该怎么写,我不知道,索性给它一个名号“无事忙”。“无事忙”就是杨树花序被风吹落,四处飘荡,让无事之人着忙去捡拾的意思——似有所讲, 还有点儿趣,如此,我就把“wu shi mang”姑且也叫作“无事忙”吧! 小时候,村子里、街道边到处都是本地杨,我们秋天串杨叶,春天就拾无事忙。当时令接近春分,杨树上悄然生出了几厘米长的“毛虫”,有的被风吹落,树下便吸引来许多老人和孩子,争先恐后拾起来。有善于爬树的,拿了长竿子,上树乱舞,无事忙纷纷扬扬落下;不会爬树的,就用土坷垃、砖瓦石块往树上投,也能投下一些;力气大的,用手抱住树干,连摇带晃,顺风势,落满一地……这东西性苦,有树木的苦味,要择洗干净先放锅里煮透,再捞到大盆里用清水浸泡几天,不断换水,滤尽苦汁,方能食用。 记得母亲把无事忙细细切作丁,不加油 ,放葱姜辣椒熟豆糁,在锅里干炒即成——这就是我们童年的“名吃” :无事忙小豆腐。热腾腾的无事忙小豆腐端上桌,用煎饼卷上满满的一包,大口吃起来,好吃!

当看到这个拼音时毫不犹豫的点了进来,我觉着提问者肯定和我是老乡,哈哈。

五十芒一种杨树上结的,不同的杨树上的五十芒味道不一样,春天就是拾五十芒的季节,小时候,妈妈挎着小筐领着我到处去拾,其实我不爱吃但我喜欢去捡,喜欢那种感觉,捡回来后做成一种叫zhafu的东西吃。

如今,自己长大了,捡五十芒估计也得20年前的事了,工作在外,不能经常回家,看到五十芒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喜笑颜开的童年,父母倍加爱护的童年。五十芒嫣然成为我的一种追忆,想念当时的一切。

京南称作“鼻涕妞”,好像没人吃它。倒是有一句农谚说:鼻涕妞落地,田土化通。意思是说此物从杨树上落下来时,土地才刚刚从冰冻全部(包括背阴处)化开、解冻!

榆钱贴饼子 槐花和韭菜做成馅包的菜团子都是我的最爱

每个地方名字不一样,现在这个时候正是采摘的季节,基本都是做小豆腐,炒好后卷个煎饼真是太香了

山东济宁,小时候吃过,我们叫它"故事毛",这个东西弄不好很苦的

啥叫无事忙?八零后。没听过

小时吃过,凉拌放点祘末,不好吃,那是七几年,生活困难没办法,长大后再没吃过。

看图才明白大家议论的是什么东西,河北好像管这种东西叫“杨狗子”,是毛白杨树上的才可以吃。三年困难时期大家都吃过,要用水冲泡好多天才可以,否则太苦。

这是哪个地方的特产吗?湖北人表示没听说过。

小时候没有吃过这个东西。但是在那个参加工作后,有个朋友给送过来了。嗯,挺好吃的,像调凉黄瓜一样那样凉拌的。嗯,吃起来酸酸的,脆脆的还行。

这个吃前要那个用热水戳一下,然后在用冷水冰凉,冰凉以后用生抽、老醋、大蒜,花生碎加以少许食盐,然后凉拌一下就好了。

我吃过,集上还有卖的,包水饺特好吃,但不如核桃树上的,我们这里叫核桃花

呵呵,进来的都是泰安老乡吧……

小时候(七四年生人)隔壁邻居家有个大我一岁的小女孩,她还没出生父亲就病逝了,上面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都未成年,母亲没有工作,好像在街道开的幼儿园帮忙收入微薄,春天杨树长叶子之前都会有这种我们那叫它@“毛毛狗儿”,她和姐姐们就会捡回家,她妈妈包玉米面菜饺子,给我馋的啊,回家也让妈妈给我包一些吃,当时我妹妹还没出生(我相当于独生女)父母双职工收入尚可,妈妈就包的正常的肉包子,我特意拿着肉包子去她家换的,什么味道不记得了[呲牙],那时候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让我给她家送去一些,心疼那个和我同龄的孩子,几年后我们就搬家了,不知道现在她过得怎么样了?希望她和家人都能幸福快乐[微笑][微笑]

山东的?

杨树上长的那个,像毛毛虫的果实!小时候很多,妈妈会用它做小豆腐,热油下葱花爆香后炒来吃,外面用泰安煎饼一卷,啧啧特别香

哈哈,这个原来叫做五十忙啊。小时候我吃过,应该是开水烫过加点碎豆沫炒的,味道怎么样?我是想不起来了。

不过应该不会多好吃,都是挨饿的年代的食物。现在很少了,现在我们这边的杨树不长这个了,都飘雪花了。

你说的是桑葚吗

请问这位同学,你是山东哪里的?哈哈哈

我们叫毛大嫂

我们最爱吃蓬蓬菜

小时候我记得,我去过田地里吃甜星星。

是谷时忙

烫熟后攥干加入五花肉韭菜 包大包子 老香了 老济南都这么吃

俺那尼叫wūshumángzi。

我现在每年都买了放冰箱存一点,过年或者来了贵重客人吃

刚查了一下“无事忙”,原来是杨树吊子!我吃的可多了!适时每天去捡,让我妈妈做,大饺子、贴饼子、烙盒子,终于我妈妈和我说了:别捡了,做起来可麻烦了……我妈妈做饭可好吃了。

我们家乡叫杨树芒子,一般都是采摘后清洗干净,然后锅中烧水,水开后将杨树芒倒入开水中焯水约5.6分钟吧,捞出控水,然后倒入装有干净清水的容器中浸泡一天,中途勤换水多次,最后捞出攥干水份,用刀剁碎,加入偏肥五花肉,加入一点韭菜碎,放入盐,鸡精,香油搅拌均匀,蒸包子或包水饺很好吃!

无事忙是正解

除了泰安人没别的地方人叫无事忙了吧,小时候捡了无事忙大人炒渣福吃。

同是山东人,一脸懵逼的看评论才明白

没听过这个无事忙。小时候吃过地瓜粉,取适量的地瓜粉,放入碗中,倒入刚烧好的开水,不停地用筷子搅拌3至5分钟就可以了,味道还不错。还吃过木薯、蕉芋等充饥的食物,那个时候只要是能吃的,决对不会挑食,能填饱肚子就行了。

我一直写 无实芒

小时候,奶奶给我做过,去厂里的树底下捡回来的,我很喜欢吃,大了以后就没再吃过,也不知道五十忙是什么树结的

岂止小时候吃,现在的人更爱吃。那味道不是大鱼大肉能比拟的

用它做小豆腐是

大莱芜路过…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你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无事忙”吗?
本文地址:https://mip.xncswj.com/show-11469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易道招生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易道招生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