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你知道渣滓洞白公馆的历史吗?

重庆,你知道渣滓洞白公馆的历史吗?

重庆白公馆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上,原是军阀白驹的私人别墅,白驹自称是“香山居士”白居易的后代,所以将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白公馆监狱与渣滓洞监狱被人们称为“两口活棺材”,但两者也有本质上的区别,白公馆监狱里关押的主要是被军统定义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1938年成为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秘密监狱,爱国人士廖承志,抗日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徐林侠一家都曾被囚禁在此。这里犯人最多时关押了二百多名政治犯。

1939年,军统特务戴笠在歌乐山找地方的时候一眼就看中了这里,于是花重金将这座别墅买下,改造为现在的白公馆监狱——一座专门迫害革命者的监狱。戴笠戴局长为了确保审讯、关押的保密工作万无一失,将其划分为由军统局本部直属管辖看守的监狱,大门整日关闭,只从一侧开的小门进出,原储藏室变成了地牢,原防空洞变成了刑讯洞。

1943年,白公馆监狱成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原本关押在白公馆监狱里的犯人被转移至附近不远处的渣滓洞。抗战结束后,白公馆监狱又被改成特别看守所。直至1947年,原本被转移到渣滓洞的犯人才又重新被押回白公馆监狱。

1949年,军统特务对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革命者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仅有二十人脱线,其中徐林侠的幼子“小萝卜头”年仅八岁,也惨遭杀害。

说起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凡是看过小说《红岩》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两个连阎王爷都害怕的地方,把他们叫做“魔窟”或“人间地狱”,一点也不为过。对于几十年前的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进步人士来说,这里曾经是他们终生难忘的梦魇,因为他们亲眼目睹过、或者亲自感同身受过这里发生过的无数让人刻骨铭心和悲痛欲绝的往事。

(渣滓洞集中营)

渣滓洞和白公馆,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这就是两个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旅游景区。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两个地方都曾经是国民党所属一个叫军统局特务组织的集中营,关押过无数的中共地下党人和追求进步的爱国人士。

下面简要回顾一下渣滓洞、白公馆这两个提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一,渣滓洞集中营

渣滓洞集中营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为里面的煤质差、渣滓多而得名。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沟,位置特别偏僻,但空气清新,风景秀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强行霸占了煤窑,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集中营。

(渣滓洞集中营)

为什么叫集中营,而不叫监狱呢?这里有个说法。

监狱和集中营,同样是关押犯人,但是监狱的犯人,是经过当局法院正式判决以后关押的犯人,都是有关押期限的;而所谓集中营,主要以关押和国民党当局政见不同的“异己分子”,就是国民党当局说的所谓政治犯,而且关押期限不定。被逮捕、关押的这些“犯人”,都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来的,既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明确判定所犯何罪,也没有关押期限。显然,这些“犯人”的所谓罪行,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因此,集中营也被称为秘密监狱。

渣滓洞集中营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渣滓洞集中营一角)

这里关押的“案犯”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被捕的教育、新闻界人士,“小民革”地下武装案被捕人员,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被俘、被捕人员,《挺进报》事件被捕人员,民革川东、川康分会成员等。比如小说《红岩》里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烈士、小说人物许云峰的原型——许建业烈士等,都曾关押在渣滓洞。渣滓洞最多时关押的共产党人、进步学生、革命群众达三百余人。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

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后,所关押的政治犯也被迁移到渣滓洞集中营关押。

1946年7月,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撤销,两所秘密监狱的被关押人员、看守特务也都迁移到渣滓洞集中营。

说到息烽集中营,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所在地,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息烽集中营被军统当局内部称为“大学”,而白公馆、渣滓洞、上饶集中营被称为“中学”,另外还有一个望龙门集中营被军统局称为“小学”。息烽集中营的“犯人”,是“七七事变”以后,军统将以前秘密逮捕关押在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后来都迁移至息烽集中营。在国民党当局看来,息烽集中营里的犯人,对他们来说,是最危险的。

(渣滓洞集中营外景)

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的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多人,其中被军统特务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有600多人,后来下落不明的400多人,有资料记载的幸存者仅100多人。我们比较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杨拯贵、宋绮云、小萝卜头、黄显声、马寅初等人都曾囚禁于此。

另外,江西上饶集中营,则是以关押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俘的新四军官兵为主的集中营。

中美合作所撤销后,犯人于1947年4月又回迁,渣滓洞监狱被合并到白公馆看守所,暂时废弃。

1947年12月,渣滓洞集中营重新又开始关押犯人,称“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

1949年11月底,在新中国开国大典过后,在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仓皇出逃的国民党军警宪特,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把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残忍杀害。仅有15人脱险。这15位幸免于难的共产党人,就包括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两人。

(集中营刑讯室)

二,白公馆集中营

白公馆集中营,原来是四川军阀白驹建在郊外的一个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后来,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关押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但是它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显然,白公馆的关押、警戒级别要比渣滓洞高一些。

不过,由于地形复杂,三面临山,一面靠沟,不管军统局看守级别高低,不管是渣滓洞,还是白公馆,这些“犯人”越狱的可能性都是没有的。

白公馆从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出于保密原因,将白公馆定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

1943年5月,为了共同对付日军的情报战,“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正式成立,白公馆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中美合作所”撤销,白公馆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

(白公馆集中营)

白公馆集中营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同济大学、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小萝卜头)后来也被从渣滓洞移禁关押在白公馆。

上面提到的几位,其他人大家都熟悉,需要特别介绍一下黄显声将军和小萝卜头两位烈士。

黄显声将军,原东北军爱国将军,日寇入侵以后,黄显声将军积极抗战,在跟随张学良进入到西安以后,为促进张学良思想的转变,发动“西安事变”做了不少工作。黄显声将军是东北军中特别有思想的爱国军人。他认为:“只有共产党能够拯救这个国家”。故此,不管是蒋介石直接给他下达的命令,还是张学良的指令,只要是“剿共”行动,他一律“抗旨不从",拒绝执行。因此,他所率领的部队从没有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部队发生过一次摩擦和冲突。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和共产党联系,商量抗日救国大计,因此遭到蒋介石忌恨。1938年春,黄显声受邀准备去延安参加抗大的领导工作。就在他决定动身离开武汉的前夕,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了他。1949年11月27日下午,黄显声将军在离白公馆约半里路的步云桥附近被刽子手枪杀,他的遗体后来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近些年来,有学者考证,“九.一八”以后,究竟是谁打响中国抗日救国的第一枪?其中有五个东北军爱国军人,都有可能是第一人。他们是:王铁汉、马占山、吉星文、黄显声、关玉衡。

(黄显声将军)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是杨虎城将军秘书、共产党员宋绮云的小儿子。他和家人曾在渣滓洞关押,后来又迁移至白公馆。随着他慢慢长大,父母亲努力为他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在狱中,小萝卜头一边随同黄显声将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不断帮助狱中难友秘密地传递情报和纸条。在解放前夕,小萝卜头和他的家人及集中营的其他“犯人”一起被杀害,年仅9岁(也有说8岁),是我国最小的革命烈士。

《挺进报》案的陈然烈士也被关押在白公馆。他就是小说《红岩》里成岗的原型,《挺进报》的主编、印刷者、发行人。或许有些朋友忘了他是谁了,不过,只要提起这位牺牲时只有26岁的共产党人在军统特务严刑拷打面前写下的那首大义凛然的《我的自白书》,你就会想起他: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挺进报》负责人陈然烈士)

至解放前夕,白公馆关押的除息峰秘密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鋕、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另外,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先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关押,继而是湖北恩施集中营,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白公馆。在白公馆,叶挺将军写下了那首不朽的著名《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关押过叶挺将军的囚室)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同样对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者进行了大屠杀,后来仅有20人脱险。

三,后记

渣滓洞、白公馆,这两个当年国民党当局的集中营,现在已经成为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然而,不管社会变成什么样,我觉得,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革命先烈。是他们以鲜血、生命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他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初心,他们的信仰,就是我们永远奋斗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渣滓洞,本来是重庆郊县的一个煤矿坑洞,创办于1920年。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是沟,位置非常偏僻。

军统局看中了这里,开辟为军统局看守所,时间是1943年。

本来军统局看守所是白公馆,但这里在1943年被刚做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不在关押政治犯。

所以渣滓洞从抗战末期开始关押政治犯,到1946年底又废弃,政治犯重新关入白公馆。

到了1947年12月,渣滓洞才重新关押犯人,主要是政治犯,比如947年“六一大逮捕”中抓捕的教育、新闻界人士,“小民革”地下武装案被捕人员,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被俘、被捕人员,《挺进报》事件被捕人员,民革川东、川康分会成员等。

渣滓洞最多时候关押300多人,包括江姐等人。

在重庆国军守军崩溃之前,1949年11月27日之前,渣滓洞的政治犯已经被分批处决,杀死了180多人,最终仅仅活了15人。

白公馆是四川军阀白驹在重庆沙坪坝郊区的别墅,本来是30年代建立的金屋藏娇之处,住着白的小妾。

白驹自认为是白居易的后人,所以将别墅称为“香山别墅”。

国民政府迁都以后,军统局使用30两金条将这里买下,改造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

白公馆是关押政治犯的,而且级别较高。

同渣滓洞不同,关押在白公馆的政治犯生活上会有些优待,有的还允许夫妻和孩子住在一起,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小萝卜头宋振中。

白公馆的政治犯也基本被屠杀一空,最终只活了19人。这19人是军统主动不杀的,大多是有些背景的人。比如红岩坐着罗广斌,他的哥哥是四川军阀罗广文,时任第15兵团司令官兼108军军长。看在罗广文的面子上,才留了他弟弟一条命。

需要说明的是,白公馆和渣滓洞,同美国人没有关系。目前史学界并没有发现,美国人指导军统抓捕、关押、审讯、处决白公馆和渣滓洞政治犯的资料。

事实上,美国人对中国内战并无兴趣,他们甚至对国民政府进行了1年多军事武器禁运。

在抗战时期,美国人同军统确实有合作,但一律是对日。

中美合作所的所有训练和提供物资,全部是打日本鬼子。

只要看过《红岩》这部小说,或到过重庆,对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多多少少都会有所了解或认识。重庆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推广红岩联线的免费红色旅游,感觉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其中渣滓洞所在的线路从烈士墓的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始,国旗、党旗、军旗、团旗、少年先锋队队旗以及红岩英烈的雕塑,就给人一种震撼。陈列馆用图片等资料、场景,详细介绍了中美合作所的凶残黑幕,以及牺牲在那里的一些烈士。白公馆,原是军阀白驹用来养小老婆的别墅,其号称白居易之后,所以又名香山别墅。1938年被军统购买后用于关押高级政治犯。小萝卜头就是这里被关押、杀害最小的政治犯。松林坡,在白公馆后面。杨虎城将军西安事变后被关押,最后在松林坡遇害。这里也曾关押过江姐等重要的政治犯。继续往里是梅园。梅园是戴笠为了迎逢美方代表——海军少将梅乐斯,修建的别墅。梅乐斯喜欢梅花,自取中文名梅冬生。戴笠便在别墅四周遍种梅花,命名梅园。

最里面就是渣滓洞。它三面环山地形隐蔽,从1938年就被军统改成监狱关押政治犯。小说《红岩》描述的很多场景都发生在这里。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也就十几天的时间,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也发生在这里。不管怎样的时过境迁,那些共产党人为信仰可以付出生命,他们值得敬重。

渣滓洞外院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

内院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以及“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

白公馆标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

如果说,这些是渣滓洞、白公馆所谓的历史“文明文化”。那么,金(刀砍)、木(棒打)、水(灌辣椒水煤油、浇开水)、火(烙铁)、土(埋)、 风(寒风中吊打)、站(站笼)、吞(吞臭虫虱子烟丝)、绞(绞索)、毒(下毒)这些惨绝人寰的十大酷刑,则是渣滓洞白公馆真实的历史“罪恶文化”。

然而,这样的“罪恶文化”只不过是其恶行的冰山一角罢了。

▲左:小萝卜头塑像;右:渣滓洞监狱(中美合作所集中营)

1949年9月6日晚上11点多钟,20岁的杨拯中(有拯救中华之意)怀抱母亲的骨灰盒,与不到10岁的妹妹,随同56岁的父亲杨虎城将军,在国民党特务的押解下,离开渣滓洞,来到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但是,当他们刚一进门,特务的刺刀便突然刺向了他们的要害,父亲和妹妹当场身亡。

杨拯中刚喊出一声“爸”,一个特务便冲了上来,将倒在血泊中的杨拯中活活掐死,一声“爸爸”再也叫不出来了。

杨拯中和父亲死时,已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12年之久,妹妹一生都未曾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而自己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年华更是埋葬在了渣滓洞、白公馆的监狱之中。

当时,一同遇害的还有宋振中烈士及其年仅8岁的儿子“小萝卜头”,而小萝卜头则是被特务用匕首杀死的。解放后,当他的遗骸被挖出来时,手里还抓着一个小小的铅笔头。他入狱时仅有8个月大,整个烂漫的童年都是在冰冷的监狱中度过。

▲1949年11月27日,渣滓洞遇难的烈士遗体

左绍英烈士入狱时,已有七个月身孕,并在监狱中生下了小卓雅。若非狱友用少得可怜的一点白糖和鱼肝油喂养,可能连存活的希望都没有。

结果,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小卓雅,最终还是在1949年11月27日晚上,和母亲一同被特务杀害了。

当晚,一同遇害的还有王振华烈士和黎洁霜烈士一家四口,而且死得也最为悲壮,闻着无不落泪。当时,白公馆看守长杨进兴为了让王振华和黎洁霜这对父母“心疼到死,死不瞑目”,居然当着父母的面,先用匕首刺死了2岁的王小华,接着又掐死了不满周岁的王幼华。

虽然,黎洁霜在狱中生下了小华和幼华,并得到了特务头子的许诺:“黎洁霜,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你们写一个悔过书,就可以保取出去!”。黎洁霜也曾大义凛然地回答:“我,王振华和小华、幼华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死,也要死在一起!”

但是,当夫妻二人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孩子死在自己的眼前时,依旧流下了伤痛的血泪和无力地嘶喊:“孩子是无辜的,求求你们放过他们……你们尽管用刀刺向我们的身体,将子弹打在我们的身上……”

▲渣滓洞、白公馆中的刑具

同样在当晚,彭灿碧烈士怀抱9个月大的女儿苏菲娅,面对特务射来的子弹,试图用自己的后背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虽然,彭灿碧烈士牺牲了,孩子也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当特务看到苏菲娅还活着时,又抬枪向其扣动了扳机。

这时,身受重伤的罗娟华烈士,从血泊中奋力爬起来,挡在了孩子的身前,并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孩子的生命。可是,特务们依旧不想放过这个年幼的生命,他们拖开罗娟华烈士的遗体,再次向苏菲娅幼小的身躯上连开数枪。

自此,苏菲娅成为了渣滓洞中遇害年龄最小的英雄。

据统计,在重庆解放前夕,仅死于渣滓洞、白公馆大屠杀的就有321人,其中:烈士285人、孩子5人,另有叛徒及暂未定性者31人。

1949年12月1日,重庆解放时,《大公报》在“蒋匪灭绝人性屠杀革命志士”一文中还记载下这样一幕:“在渣滓洞监狱里,有一位青年妇人,正抱着她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那里痛哭,找她丈夫的尸体。天!这怎么找得到!那么多焦尸,已没有一个还像人样,没有一个能认清面目……”

▲杨虎城将军一家三口一同遇难

同时,当记者看到渣滓洞遍地焦尸,血水和泪水居然有一两尺深的一幕幕惨景时,忍不住当场叹息:“这样惨痛的情景,叫记者怎能下笔,怎么能形容得出来呢!”

当天,当解放军冲进渣滓洞、白公馆时,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惨景,居然惊得那些流血不流泪的铁血战士们失声痛哭:“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呀…”

写到这里,祥子也是心情深重、心绪难平,就以渣滓洞照片墙上“今朝我辈成仁去,顷刻黄泉又结盟”的这句话来做结尾吧,这应该也是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所有烈士的热血呐喊吧。

注:白公馆,因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而得名;渣滓洞集中营(监狱),距白公馆仅有2.5公里,因重庆郊外一处存放煤渣废料的小煤窑而得名。

图片来源网络

渣滓洞和白公馆大家都知道,是曾经民国国民党政府关押犯人的两所监狱。首先我们来说说渣滓洞。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离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以前是一个小煤窑,是一名叫程尔昌的商人,在1920年开办的,后来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地势险恶,三面环山,一面是沟。位置极为隐秘。在1939年,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强行占领。设立渣滓洞集中营。集中营内分为内外两个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设16间牢房。其中有两间为女牢。

国民党军在此驻扎了有一个连的军队。在渣滓洞高墙外制高点设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

渣滓洞集中营是国民党学习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产物。依靠其隐蔽的环境,在这里长期关押屠杀共产党员。曾经被关押过的志士有:

江竹筠(江姐),李青林,杨汉秀,郑继先,吴正钧,罗先文等共产党员。最多时达七百余人。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歌乐山,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私人别墅。白驹自称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的(香山居士)雅号,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1939年,国民党霸占渣滓洞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看中了此地,花重金买下了香山别墅。又在这里改造了第二所监狱。继续分解和关押革命人士。距离渣滓洞两公里左右的路程。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做为中美合作所的第三招待所,之前关押的人员全部移到渣滓洞监狱。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7年,国民党政府又将渣滓洞犯人迁回白公馆关押。

在此关押的爱国人士有:黄显生,周均时,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其幼子小萝卜头等。最多时有二百多名(政治犯)在此关押。

至此渣滓洞和白公馆成了国民党特务屠杀迫害革命者的人间地狱。当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白公馆监狱,进行了一次疯狂的大屠杀。先从渣滓洞提出三批人押往白公馆附近枪杀。后以转移犯人为由,将男女牢房的中全部人员集合后分别锁在楼下的八间牢房中。丧心病狂的刽子手用机枪,卡宾枪进行了疯狂的扫射。屠杀完后纵火焚烧了牢房。

这次大屠杀遇难者达300余人。据说最后仅有15个人逃过一劫,成功脱险。

新中国成立后,渣滓洞和白公馆成了后人缅怀英烈的革命遗迹。

2008年3月26日起,渣滓洞,白公馆免费向中外游客开发。

提及重庆的白公馆,相信大部分朋友都熟悉这个名字,但是实地到过此地的朋友应该不多,今天笔者亲自探访了这里,老样子,在笔者实拍的照片下,咱们聊聊这个地方的前世今生及历史故事。

之所以做白公馆,而不叫李公馆,王公馆,是因为这里原来是一位姓白的军阀的别墅,此人名为白驹,曾经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一师师长,在四川地界儿颇有些影响力,他在重庆的歌乐山麓上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私人享用的别墅,建成之后,为其命名可是破费心机,附庸风雅是这些民国军阀们最为流行,最乐于干的事儿,白驹也不例外,他竟然对外宣称自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还利用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来位自己别墅命名,美其名曰“香山别墅”。(见上图)

193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副局长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关押革命者的监狱。从此此地臭名昭著。下图为目前白公馆的样貌,目前由政府出资修缮,完全恢复了民国时代的样貌。并把此地作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摇身一变成为了中美合作所的第三招待所,在抗战胜利后,白公馆又被改建为特别看守所。用来关押从渣滓洞转移回的社会各界被逮捕的爱国反战人士,共产党员及进步的知识分子,据史载这里曾经关押过二百多名的“政治犯”,其中最有有名的就是在小学课本上频频出现的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原名为宋振中,中共西北特支委员宋绮云的儿子)

此为国民党当局刑讯逼供的老虎凳等各类刑具,如今这个刑讯洞依然存在,作为一个活生生展示的样板间。

此件文物为当时关押在此的烈士们听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欣喜的用手缝制出他们想象中的五星红旗的样子,笔者驻足于此,脑海中浮现出这段历史,鼻子不由的一酸。1949年11月27日,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到两个月后,重庆马上解放的前夕,军统特务败退前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血腥的大屠杀,二百多人殒命枪下,仅20人脱险。

渣滓洞在重庆,以前是一个小煤窑,是一名商人,开办的,后来因煤少渣多而得名。渣滓洞地势险恶,三面环山,一面是沟。位置极为隐秘。所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看中,39年,将商人赶走强行占领。设立渣滓洞集中营。

白公馆是国民党军阀第20军长白驹,《自称白居易的后人》建的别墅取名《白公馆》。后来成了国民党的监狱。

这两个地方都是关押革命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的地方。有名江姐,小罗卜头就是被关押在这个监狱。

我去年重庆玩了五天!到重庆玩是因为我看《红岩》小说!一个个革命烈士江姐,许云峰,成钢等……!他们都在重庆解放前壮烈牺牲渣滓洞白公馆!所以我一定要去渣滓洞白公馆看看,参观参观!

白公馆和渣滓洞都是重庆歌乐山上的两所监狱。同时被并称为“两口活棺材”。重庆白公馆之前是军阀白驹的私人别墅,白驹自称是“香山居士”白居易的后代,白公馆又叫香山公馆。

在1939年,白公馆被军统头子戴笠看中,改造成军统的监狱,用来迫害革命人士,集审讯,关押。白公馆主要用来关押有重大影响的政治犯。爱国人士廖承志,抗日将领黄显声等等。

小萝卜头的故事~《红岩》

小萝卜头是共和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牺牲的时候年仅8岁。人物原名叫做宋振中,在他一岁时候,和父母一起被捕进去白公馆监狱。他从小在监狱中,因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被称为小萝卜头。在监狱中,小萝卜头待了8年,面对种种国民党的迫害,他学会了父母的坚强乐观,最终在1949年9月6日,和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一同遇害。

不足之处,欢迎留言补充。

重‬庆市的‬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历史我‬都‬知‬道‬。‬但是‬,‬本‬问题的回答,‬我‬将‬着‬重‬搜‬寻‬白‬公‬馆‬的原‬主‬人‬白‬驹‬时‬稳‬时‬现‬的‬川‬军经历,‬以‬及网‬络‬对‬白‬驹‬情况的介绍‬作‬进一步的延伸;由于世‬事‬的无常,‬缘分的巧合,‬我‬曾‬与‬白‬驹‬的直‬系‬亲‬人‬打了十年交‬道‬,‬他‬是我的忘‬年‬交‬朋友。‬

‬渣滓洞和白公馆的经典介绍

实际上在武汉大会战前夕,在密云不雨的严峻形势下,蒋介石把赢得战争的希望,押在了四川(包括今天的重庆市)。

抗战前的四川,是典型的“天下己治蜀后治”。南京国民政府在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际,正由何应钦主持召开四川军阀们裁撤部队人数的会议,恰好芦沟桥的枪声此时响起,全国抗战开始,终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军阀混战。

一九三八年12月1日,蒋介石政府正式开始在重庆黃山云岫办公。

渣滓洞是重庆市歌乐山的一处小煤矿,产量仅维持部分市民的生活所需。由于当时地处偏僻,环境优美,由国民党特务机关征用,作为办公和监禁地点。我们熟知的“挺进报”、江姐、许云峰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由于电影、电视、话剧、小说已经作了祥细的表现,我就不多说了。

在重庆沙坪坝郊区有一处中西合壁风格的公馆,原来是四川军阀杨森手下的师长白驹为自己的姨太太(网络上称为妾,实际上民国时期己不作如此称呼)所建,也有称为“如夫人”的,时人称“白公馆”。

1938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购买,改为军统本部直属看守所;也有称为军统重庆看守所的。当时是用于关押国民党政府认为级别较高的政治犯的地方。

1943年,由于军统的电讯侦破工作出色,引起傲慢的美国人注意,双方特务机构决定成立中美合作所。美国梅乐斯中校来到重庆参观军统的“电讯工作成就”时,出乎意料的看中了这个地方,于是所有的犯人迁移到渣滓洞,将白公馆改名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供美国人员居住。

抗战胜利后,这里重新作为监狱,关押了杨虎成、黄显声、小罗卜头、江姐等,这段历史各位都很熟悉,就一笔带过。

‬我的忘年交朋友口口明

为尊者讳,所以不明示名字。我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厂,口口明是我们这帮学生崇敬的偶像,四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国字脸,体格健壮、表情严肃、烟不离手;钳工兼锻工,能言善辩,而且敢于伸张正义;写得一手好字,今天用一个人来作不恰当的比喻,他的性格很象魏晋时期的嵇康类型。

“造反派”通缉他,所以被迫浪迹在四川的资阳、简阳一带,靠帮人打铁挣点钱。单位派我组织他的“材料”,无意中发现了他档案中的“秘密”。

原来重庆白公馆的女主人就是他的母亲,虽然他一生下来,母亲就被白驹枪毙了,他没有见过母亲一眼,但是,天生的母子感应,使他无比怀念自己的亲生母亲。

他的母亲在遗嘱中交待自己遗产的处理:“成都市北新街的公馆由口口明继承。”为什么我的师傅姓口,而不姓白呢?因为刚生下孩子后,就由姓口的一位熟人抱养。

当他长大之后,清楚了自己的不幸身世,也明白了自己的遗产没有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工作、生活很不如意的口口明,伫立窗前,用悲愤的心情写下一篇日记,有关部门拍照留存档案,恰恰被我看到。

为什么他的母亲会在刚生下孩子的时候就被白驹枪毙呢?这其中的原因涉及隐私,就不祥细讲述;他的母亲原是一个诗书礼性的大户人家小姐,白驹娶过门后,自然十分钟爱,但是,白驹有个同胞弟弟是大学生,至于后来的事情是咋个回事,我也不十分清楚,弟弟也同时死于白驹枪下......

‬白驹其人

白驹,字道成(其余不祥)。是四川军阀杨森的一位师长。网络称白为“军阀”值得商榷。因为杨森始终是他的上司,白驹始终是他的下属,自己没有地盘,还不够军阀的资格。

从一九二六年开始,杨森就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军阀,而四川所有的军阀,不管大小,都是这个德行。在当时“革命与反革命”的立场问题上,杨森扮演了两面派的角色。

当刘伯承“顺庆起义”受到邓锡侯、刘文辉的围攻时,为了向武汉政府表示自己的革命,杨森令所部师长罗觐光(驻开江)、白驹(驻大竹),向起义军接济粮饷。(注一)

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决定用两湖力量颠覆武汉政府,令四川刘湘为第五路总指挥,杨森为第五路前敌总指挥,白驹为第三纵队指挥。(注二)

杨森的几万人马入鄂西后遭到迎头痛击,五月二十四日,率范绍增、白驹抢上“福川”轮船回川。(注三)

一九二八年,蒋介石玩“一箭双雕”的手法,委任杨森手下大将郭汝栋为二十军军长。楊森毫不示弱,立即派白驹、何金鳌见郭汝栋表示“劝进”,拥载其为军长。(注四)

杨森集团从此分裂为二部份。楊森的铁杆部下何金鳌、白驹、吴行光、陈兰亭死贴杨森,而郭汝栋和范绍增为另一派。(注五)

双方直接开打,但是,楊森率领白驹、何金鳌大败倒楊军。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一年中,蒋介石直接插手四川的军事,命令四川裁军。楊森将自己的队伍共编三个师,第一师长楊自兼,白驹副之。(注六)

此后的中原大战,蒋介石大获全胜,四川局势重新洗牌,楊森集团由于自身的内耗,实力大减,在四川的军事舞台上沦为配角,随后崛起的四川“二刘”发生大战,楊森等,只配在边边上吊膀子。白驹此时也有可能也息影田园,做起了寓公。

结语

我现在都很崇敬我的朋友,分别后一直怀念过去,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出现在回忆里,願他长寿健康。因为当事人的后人均在成都,为了不干扰其正常生活,故隐其名,敬希谅解。

文中从注一至注六,均摘自《四川军阀混战》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出版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歌乐山上,这里除了白公馆外还有渣滓洞。著名的小说《红岩》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白公馆原来为四川军阀杨森第20军下面一位名叫白驹的别墅。白驹自诩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因此借用白居易的号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这里被国民党军统改为重庆看守所;1943年白公馆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其关押的人员被迁押到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作为特别看守所,关押了周佛海等大汉奸。1946年,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又全部迁入白公馆,直属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1949年11月,特务对关押在这里的关押者分批屠杀,其中《红岩》的作者罗广斌等19人越狱脱险。

新中国成立后,白公馆曾经作为西南战犯管理所,关押罪行累累的国民党战犯。如《红岩》小说中的徐鹏飞,其原型就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徐远举。重庆解放后,徐远举被解放军抓获后就关押在这里。徐远举这个刽子手,曾经是白公馆的管理者,转眼之间就成为了白公馆的阶下囚。

《红岩》小说中徐鹏飞的原型徐远举

九岁那年,我的第一部小说是《红岩》,封面上,红岩上劲松傲立挺拔。翻开第一页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字不认得爸爸教我,时间长了基本上能完整地读遍小说,通过《红岩》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陪都重庆有歌乐山,渣滓洞和白公馆及沙坪坝滋器口嘉陵江。奔腾不息的嘉陵江仿佛在诉说着苦难的过去,英雄的前辈们一心向党意志坚強身遭毒刑拷打始终保持革命晚节,在狱中同敌特作斗争,刻画了江姐,许云峰,成岗等英雄人物。书中描写情节至今仍能一一道来,不是记忆好,而是《红岩》这部书已深深刻在脑海里。

去年去玩过的。

唉!为了我们的共和国的建立至少有两千万同胞被国民党及其军队残忍杀害,其中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仅仅在上海一地仅仅一个星期就被杀五千多人,江西省在30年代曾经是苏区的主要部分,历经五次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屠杀(事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自己的调查报告说,百里无炊烟,千里无壮丁)人口从1700万锐减到1200万!重庆的白公馆与渣滓洞的烈士们是不幸的,他们很多人倒在了黎明到来之前,可是他们又是幸运的,至少他们很多人的名字,事迹与勇气得以被今天的我们所铭记,知悉!而还有更多更多的烈士成为了永远的无名英雄!

白公馆的历史众所周知,我想谈的是白公馆(香山别墅)的建筑风格,十分符合巴山夜雨季,欧式走廊风格,家人在走廊中一边做做家务,一边欣赏雨景,很舒服的一种建筑格调!现代人反而很少采用这种风格,可能被那段历史吓怕了吧!

30多年前,我到成都开会,路过重庆。特地去参观了这两个著名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当时馆内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目睹残害烈士的刑具,我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重庆的就是关地下党员的这所监狱其中也有江姐原来是一个不知道是哪个别的国家建造的后来国民党觉得这个地方挺隐蔽的附近也没有居住的人说是个挖煤的地方国民党一个高级将领商量着商量,就把它改造成一所监狱了专门来对付我们地下党员这是国民党蒋介石干的这个蒋介石真不是个东西为了稳固政权和共产党斗得头破血流最终也逃离了台湾直到现在台湾也回不到祖国风暖的怀抱让美国插手台湾就是一个问题呀咱们中国大陆不想回到解放战争打仗时期那么残忍的互相拼杀拼来拼去,打的全是自己人呀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平解决知道重庆这个监狱大家就明白了,战争的残酷我们不要战争,战争带给我们的是痛苦骨肉分离隔海相望但是就是团聚不到一块呀这是谁造成的呢?这就是蒋介石集团不得民心呀

难道你不知道吗?

对渣滓洞白公馆的历史有点了解,是因为婆婆的父亲就牺牲在渣滓洞,他是一名地下党,听婆婆说她3岁时父亲就被押去重庆渣滓洞被关押起来了,经历严刑拷打最后迫害牺牲。每一年清明节歌乐山烈士陵园都有纪念烈士活动,烈士家属代表都有去参加纪念活动。

曾经一些有信仰而失去自由的人住过的地方,正义与非正义 较量的地方。

[爱慕]

一个把军阀的私人公馆改造成了关押革命者的罪恶的人间魔窟!

去过两次,每次都是敬佩、痛惜的感受。先烈们的崇高信念,钢铁意志,令人肃然起敬!痛惜的是距烈士们牺牲后仅仅三天,解放军就解放了这些沾满烈士鲜血的人间地狱!痛心疾首这些本来应是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材,万般遗憾地倒在敌人罪恶的屠杀中。英雄不死!我辈应珍惜先烈们用不朽的身躯换来的安宁生活!

‘’渣滓洞‘’监狱

渣滓洞监狱因白公馆看守所人满为患而增设,后称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主要关押在一九四七年“六一大逮捕”中被抓捕的教育和新闻界人士,以及“小民革”地下武装案被捕人员,川东三次武装起义被俘、被捕人员,《挺进报》事件的被捕人员,民革川东、川康分会成员等。

白公馆看守所

原为杨森部下师长白驹的乡间私人别墅(即‘’香山别墅‘’),故又称为“白公馆”。一九三九年冬被军统局用作临时看守所。中美合作所建立后,白公馆看守所关押的人被迁往渣滓洞,白公馆被腾给美方技术人员作为住所,故又被称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抗战胜利后,中美合作所撤销,美方人员回国,白公馆复又关押政治犯,后改称‘’国防部保密局看守所‘’。

中美合作所

全称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五日,中美双方共同拟定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条约。按照该条约,双方联合筹建了中美合作所(一九四六年初撤销)。中美合作所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中国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下杨家山。中美合作所由中国军统与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联合筹建,是一个针对盘踞太平洋地区日寇而设立的军事情报机构,主要从事电讯监听、破译,以及在各地建立军事气象站,并培训情报间谍和刺杀日伪敌特人员的特工等。工作部门主要有人事组、作战组、情报组、气象组、联络组、心理分析组、军事破坏组、秘密暗杀组、电讯侦测组、军事运输组、研究分析组、物资供应组、医疗事务组等部门。

‘’白公馆‘’暨“香山别墅”

戴笠与“中美合作所”美方负责人梅乐斯

美国海军情报人员梅乐斯

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同处歌乐山地域范围内。白公馆隶属于国防部保密局;渣滓洞隶属于西南长官公署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即《红岩》中的“徐鹏飞”)。一九四九年,渣滓洞、白公馆发生11.27惨案时,中美合作所于三年前已经撤销。

渣滓洞、白公馆,是少年时期阅读小说《红岩》,才知道这两个地方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监狱。至于这两座监狱原来是做什么用的,没有兴趣了解清楚。从《红岩》小说中了解到,重庆解放前夕,江雪琴、许云峰、成岗等许多的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在这片土地上被军统特务杀害,绝大多数的革命志士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老农就是地道农村农民,对于历史课程不曾了解解乏,才学渣浅,不敢妄想回答悟空所提渣滓洞白公馆的历史答案。谢谢!

前几年回重庆第一时间就去了渣滓洞 心情格外沉重

就是江竹筠许永峰牺牲的地方

从小从红岩这本上知道一点点,后来去过几次进一步加深了很多英雄在狱中奋斗的故事。

重庆的渣滓洞和白公馆都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麓,两者相距2.5公里,是一处缅怀英烈并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渣滓洞原力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了矿主,霸占了煤窑及其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了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使用重金将它买下,将其做为军统局本部迫害共产党员等革命者的直属看守所,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作为关押共产党员等政治犯的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琦云、徐林侠夫妇及其幼子宋振中(小萝卜头)等也被关押在这里,最多时曾有200多名“政治犯”关押于此。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囯民党军统对渣滓洞和白公馆关押的“政治犯”进行了集体大屠杀,尤以11月27日最为惨烈。据统计有案可查的死难者总数321人,其中经审查已定为烈士者共计285人,加上5个父母牺牲的小孩,共290人,叛徒及未定性者31人。在321人中,死于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者共计207人,其中烈士185人。在285位死难烈士中,现已查明,共产党员共计161人,民盟盟员共计25人,其他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成员各有数人不等。

一个矿区一个民宅

重庆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上。原来是军阀白驹的私人别墅。白驹自称是“香山居”白居易的后裔,故名“香山山庄”。

白公关监狱和寨子洞监狱被称为“两个活棺材”,但它们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白公关监狱的主要犯人是政治犯,被军统定为重罪犯。1938年,他们成为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秘密监狱。爱国者廖承志、抗日将领黄先生、同济大学校长周君石都被囚禁在这里。这里最多可关押200多名政治犯。

1939年,军事特务戴笠在歌乐山找住处时,立刻看上了,于是花了不少钱买下别墅,改造成现在的白公馆监狱,专门用来迫害革命党人。为了保证审讯拘留的安全,戴笠局长和戴局长将其划分为军事统计局总部管辖的监狱。大门关了一整天,只打开了一扇侧门。原来的储藏室变成了地牢,原来的防空洞变成了刑场。

1943年,白宫监狱成为中美特殊技术合作研究所的第三个招待所。原来关押在白宫监狱的囚犯被转移到附近的垃圾坑。抗战结束后,白公关监狱改为特别看守所。直到1947年,被转移到垃圾坑的罪犯才被再次送回白公馆监狱。

1949年,军统特务在白公关监狱残酷屠杀革命党人,只有20人越界。其中,小徐也只有八岁,被杀的还有小徐。

又称:中美合作所,是中国国民党时期改建,至于该所的职能,国民党还没有解密。

渣滓洞和白公馆大家都知道,是曾经民国国民党政府关押犯人的两所监狱。首先我们来说说渣滓洞。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离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以前是一个小煤窑,是一名叫程尔昌的商人,在1920年开办的,后来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地势险恶,三面环山,一面是沟。位置极为隐秘。在1939年,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强行占领。设立渣滓洞集中营。集中营内分为内外两个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设16间牢房。其中有两间为女牢。

国民党军在此驻扎了有一个连的军队。在渣滓洞高墙外制高点设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

渣滓洞集中营是国民党学习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产物。依靠其隐蔽的环境,在这里长期关押屠杀共产党员。曾经被关押过的志士有:

江竹筠(江姐),李青林,杨汉秀,郑继先,吴正钧,罗先文等共产党员。最多时达七百余人。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歌乐山,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私人别墅。白驹自称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的(香山居士)雅号,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1939年,国民党霸占渣滓洞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看中了此地,花重金买下了香山别墅。又在这里改造了第二所监狱。继续分解和关押革命人士。距离渣滓洞两公里左右的路程。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的第三招待所,之前关押的人员全部移到渣滓洞监狱。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7年,国民党政府又将渣滓洞犯人迁回白公馆关押。

在此关押的爱国人士有:黄显生,周均时,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其幼子小萝卜头等。最多时有二百多名(政治犯)在此关押。

至此渣滓洞和白公馆成了国民党特务屠杀迫害革命者的人间地狱。当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白公馆监狱,进行了一次疯狂的大屠杀。先从渣滓洞提出三批人押往白公馆附近枪杀。后以转移犯人为由,将男女牢房的中全部人员集合后分别锁在楼下的八间牢房中。丧心病狂的刽子手用机枪,卡宾枪进行了疯狂的扫射。屠杀完后纵火焚烧了牢房。

这次大屠杀遇难者达300余人。据说最后仅有15个人逃过一劫,成功脱险。

新中国成立后,渣滓洞和白公馆成了后人缅怀英烈的革命遗迹。

2008年3月26日起,渣滓洞,白公馆免费向中外游客开发。

渣滓洞白公馆还沒有去过,很想看一看。

知道

去过。与想的不一样,有点小

谢邀笔者试着回答一下。实际上提问者所说的是两处国民党秘密监狱旧址,而且这两处旧址有一个十分恐怖的名字就是“两口活棺材”。

白公馆

我们先说这白公馆,早先实际上就是军阀白驹的宅子,是一处位于重庆沙坝区的别墅,后来在1939年被军统头子戴笠改为了秘密监狱。

这监狱里曾关了很多革命英烈,如廖承志、小萝卜头等。

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红岩》就是写的白公馆残酷的监狱生活,而且作者都曾经被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经历过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白公馆除了秘密监狱外,也在1943年做过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

渣滓洞

渣滓洞是重庆一处煤窖改造的秘密监狱。实际上渣滓洞是白公馆之后的秘密监狱,前文我们谈到过白公馆曾经做过来华美军的招待所,所以渣滓洞是外迁之前白公馆关押的人员的新址。

渣滓洞分为内外两院,是军统特务沈醉确定下来的,此处极为紧密,国民党当年在这里驻守了一个连。目前这处遗址正在修缮中。(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重庆,你知道渣滓洞白公馆的历史吗?
本文地址:https://mip.xncswj.com/show-1100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易道招生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易道招生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