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武汉中考专家评析初三调考 备考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昨日,10.5万余名武汉初三学生参加了今年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大练兵”——初三四月调考。相比元月调考,考生和老师普遍反映此次调考语文试卷有一定难度,其他科目难度相对平和。据介绍,初三四月调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中考水平,对于中考报考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报特邀请武汉市教科院专家,对此次调考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三个科目的试卷进行评析,以便指导考生下一步备考。

语文:热点话题引发思考

专家: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语文科
本次调考试卷在选材上课内外兼顾,词语填空、语段逻辑关系、古诗文条款都源自于课内,阅读、写作的素材都来自于课外,覆盖面很宽。
这样的考查提示考生:日常学习应该关注到细节,在字斟句酌中学会语言的运用,在细节的品读和咀嚼中逐步提升语文能力,并学会迁移知识。
文言文短小难度不大
整套试卷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更多地注重有阅读价值的文本。文言文很短小,在词句上的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读文要细致。
现代文阅读的两篇文章,一篇注重实用性,一篇注重文学性。但无论难易,所有阅读题目的解答都必须建立在仔细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有些题目甚至能起到良好的引导学生读文本的作用。
阅读重点考查思维
阅读题的设计和评价更关注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如现代文阅读一的第13题,必须读懂全文,经过大脑的思考方能做出判断。现代文阅读二的第16、17题,涉及到对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的具体做法的思考,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仔细思考并结合生活的基础上方能得出结论。这也提醒着考生:阅读后一定要有所思考,对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笔头的表达。
试卷力求体现语文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作文题,由世界关注的金融危机入手选择材料,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并引发思考,让学生思考在生命过程中面对危机、探寻转机。
数学:生活体验进入试题
专家: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数学科
“切入容易,基础性强”是试题的一大特点。试题立足教材,很多题目源于教材,甚至不回避教材中的原题,对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中的大部分题目都立足于考查初中数学的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过程以及隐含于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试题着眼于对学生数学素养和文化潜能的考查,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判断、抽象的能力。
注重对集合图形变换和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图形的运动变化、动静结合,能把图形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在运动中给予揭示,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
文档于 2025-11-06 03:17:20 修改

mip.xncsw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