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怎么做笔记?
YouTube上的“知识盛宴” | 读书笔记
这本书2018年就出版了,不得不说,中文译名着实有点“标题党”,仿佛读完就能从中得到一套打造爆款视频的秘籍心法。然鹅,正如很多人读后对本书发出的戏谑评价,这本书更像是一本《YouTube热门视频简介》或者《油管发展史/故事会/观光指南》一类。

所以读这本书前,不妨就带着看科普的心态,了解油管历史上都有过哪些爆款视频,以及这些爆款视频是如何流行的。同时,本书的作者凯文 · 阿洛卡是YouTube文化和流行趋势部门的负责人,从平台(局内人)视角提供的一些洞察,尤其是关于教育类视频的分享,是非常有意思的。

几点洞察:

• 依托于人类旺盛的好奇心,how to(如何...) 类视频通过强目的性的搜索入口源源不断的获得消费关注;
• 而另一种好奇心衍生物——解释类(科普)视频,如果是发问式的标题,如果还做的特别生动有趣,对人亦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 病毒视频往往与创意或内容品质无关,制造互动(评论、分享和模仿)才是。如何制造有意义的互动点,是视频创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
1、How to 类视频不可忽视的流量源泉:搜索
一个叫布伊的人凭借一条《如何打领带——双温莎结》在油管上竟然可以达到日均4万次的浏览量。背后的原因是, 超过一半的浏览量都是使用关键词搜索的用户贡献 。
什么是How to (如何...)类视频?简单的说就是方法类、教程类视频。而且这类视频半衰期极长,即使过去很长时间,依然能维持较高的热度,甚至是逆袭式的消费曲线。何谓半衰期?指我们所获得的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凯文说,YouTube上用户花在“教育”类视频的时间是“宠物和动物”的10倍。这个数据似乎有点反常识,这背后体现出,那些能 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一些反复出现的最基本问题 的视频,其实有着非常大的消费潜力和生命力。每天数以百万计的YouTube搜索关键词当中包含了“如何”。
这些用户自发的行为也让YouTube不单单是消遣娱乐,同时变成了获取知识的资源库。结果是,“每当我们需要帮助,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搞不定的事,总有一款YouTube视频适合你。”
而国内目前承担相同功能角色的产品,哔哩哔哩、知乎、小红书各自都能满足部分,但是还没有一个足够丰富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有最大的可能性。当然,在看到消费的趋势之后,视频平台显然已经在拥抱多元化,针对教育类视频开发特色的产品功能,创作者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那么How to类视频,如何从众多同质视频中脱颖而出,获取流量青睐呢?这便非常考验创作者的脚本能力,能否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控制好视频节奏,用户看一遍就能学会。当然,标题要包含用户想要查找的核心关键词,为了在搜索排序上占优势,封面也要做的漂亮,让人有点击欲望。
2、解释类视频作者的本质:常识魔术师
除了教程类视频,还有一种和好奇心紧密相关的教育视频类型——解释类视频(或者叫做科普类视频)。如果说前者回答的是一个具体场景的具体问题,提问者带着强目的性而来,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后者回答的则是一些关乎身边常识的直观表达,这些主题可能没那么急迫需要得到解答,但也让人们深陷其中,难以摆脱对答案“一窥究竟”的心理。
“布朗和莫菲特与我们生命中遇到的好老师具备相同的素质:他们让学习基本抽象概念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向波老师,四川省广元中学高中化学老师,也是抖音知识类作者,2018年在抖音上传《恋爱中的化学》即获超2000万播放量,在短时间内,向波老师抖音粉丝上涨至600万。他讲化学的角度独特,不是一上来就讲知识,而是先从生活找到和化学的连接点,恋爱、护肤、手机、放屁,用这些勾起学生的兴趣,再恰到好处的引出化学知识,引得满堂哄笑,讲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
和“科学来了”频道非常相似的一个国内的短视频IP、抖音知名科普达人“地球村讲解员”,科普关于地球的一切。在抖音上已经坐拥1205w粉丝。第一条视频 《现行的世界地图 有太多假象》 2018年7月一经发出就成了爆款,获得180w点赞,借助三维动画形式,颠覆常识,让人看完发出一声“原来如此”。后面的内容大多也都是一些自然、地理、人文冷知识,什么《海底藏着什么》,《金字塔怎么造》,看似无用,选题却正好卡在好奇点上。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从第一条一口气增加到最后。
19年6月突然火起来的B站up主我是何同学一条 《5G到底有多快?》 ,成为红极一时的现象级视频。今年疫情期间,回形针PaperClip发布了一条视频 《 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 》 , 用10分18秒解释了这场打乱了数十亿人正常生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究竟是如何发生、传播和感染的,在抖音获得了282w点赞。还有已经今年B站火起来的半佛仙人,巫师财经都是一种定位。
---
当然,凯文也指出,解释类视频之所以成功,并不只是因为揭开了某个谜题,而在于为观众创造了一次互动机会。观众不仅喜欢包含谜题、视觉或听觉测试的视频,还喜欢能够制造互动的视频,如流行文化事件(比如,裙子的颜色),或者令人讶异的科学事实。
3、如何制造有意义的互动点,成为创作者
并不是说一个视频浏览量足够大,就能称之为病毒视频。病毒视频的特征在于,它必须是通过偶然的、无组织的人际或者网际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流行的视频。
短时间内达到流行的关键,往往与创意或内容品质无关,而在于它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参与互动(评论、分享、模仿等等),可以说,在视频时代,制造互动,才能创造潮流。
如今,视频制作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一个视频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它的技术含量,而是它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让观众之间产生什么程度的互动。 在制作视频时,创作者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如何鼓励观众之间进行互动,其他因素都得往后靠。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能引发用户的互动? 表达自我个性、传递复杂情感、建立社会联系、加入互联网新潮流, 都有这个可能。
再提最近大火的罗翔老师,罗翔老师的B站走红,就是表达一种对老师上课风格的喜爱。所谓 “快速破圈的神话” 实际上并不存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轻而易举实际上都是蛰伏蓄力已久。事实上,在平台一夜成名之前,就有大量的UGC作者把罗翔老师的课程片段剪辑搬运到了B站,讲课风格圈粉已久。
而罗翔老师“虽迟但到”的铁粉——法外狂徒张三,则更是成了B站用户们自娱自乐的素材起点。不仅有大量以张三名字注册的账号,还衍生出了“三三来迟、开门见三、好惨一张三……”等社区语言,成为一种B站独特的草根文化。
在有392万播放量的“张三史上最惨的一集”中,B站网友“迫害张三”模仿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名对,总结了张三悲惨遭遇的冰山一角:一日二狗咬张三四五六口送去医院竟打七八九针假疫苗十分悲惨。
有时,视频内容引发的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互动,比视频的内容本身更重要。
来看看如何通过Y ouTube学习外语无网不利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懂一门外语很正常。你可以通过YouTube视频学习外语。无疑,掌握多国语言可以帮助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此外,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在年龄更小的时候学习外语可以使你神经系统的灰色神经组织更加发达。当你希望扩充文化知识时,例如品尝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美食、与外国人交朋友或者去国外旅行,交流技能很重要。除此之外,语言很有趣!不过你不需要罗塞塔石碑外语学习软件,也不需要花钱请家教。你可以从观看YouTube视频开始你的世界之旅。(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首先,在YouTube搜索你要选择的语言,在大量可用教材中进行筛选。一旦将用处不大的视频剔除出去,你会发现有许多特定的语言学习频道。重复朗读常用的单词和短语是学习一门语言的最好方法。但一定要从嘴里大声读出来,而不是在心里默念,这是练习发音和纠正口音的唯一途径。大部分视频还会暂停,等你跟着读一遍。而对于一些不好掌握的单词和短语,你可以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还有一点很重要,记笔记。尽管在YouTube上学外语是一种很随意的学习方法,你仍然要把自己当做是坐在老师面前。这有助于你集中注意力。笔记将为你后期的参考提供指导。由于这些学习频道都有许多视频,你可以给自己定个学习计划,例如每天学习一个视频。如果一下子塞入过多信息,容易使你困惑。学了一门语言后,你还可通过与说母语的人交谈来学以致用。
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读书时,都有做笔记的习惯,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书本的了解程度,加深对书本的理解。下面由我来讲讲做好读书笔记的方法吧。
准备材料:钢笔、荧光笔、笔记本、便利贴。
1.摘录好词好句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书本上出现的好词好句,一般都会摘录下来。好词可以摘录一些在句子使用中用得好的词语,好句可以摘录名言、细致描写的手法等,也可以摘录打动你的句子。积累一些语言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对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提高语言表达技巧。也可以运用在写作,成为日后写作等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我喜欢使用便利贴记一些名人名言,用来警示自己。
2.适当批注
读书时候如果文章值得一读,可以用荧光笔做记号。书中有不懂的东西,可以打上问号,方便自己去找答案。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使用工具书来查阅,把查询结果写在相应位置。为阅读扫除了障碍。对书中有所感悟到句子,一一圈点勾画出来。但是,书中的空白位置一般不是很多,批注一定要适当,留出相应的空白位置,不要乱涂乱画。
3.制作思维导图
把一本书的骨架一个个地列出来,记录重要内容,凑字数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能够对书本上的知识梳理,整理零碎的信息,构建知识框架,掌握书上内容。做完思维导图后,回顾书中知识,引出思考。
4.写读书心得
也叫读后感,读书一定要读透,把读完书的感想可以写下来,先写自己读过哪本书,然后书中的概括,最后结合自身的想法,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抓住书中的中心思想去写,也可以根据书中的印象深刻的主人公、情节去写,抒发真实情感。时间久了回过头一看,原来写读书心得记载了不少的读书足迹。
其实,做读书笔记能够升华自我。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想锻炼语言能力的话,那就过好读书笔记这一关吧!
使用配备 S Pen 的折叠屏后“我对 Galaxy Note 的想法被抹去了”优秀的书写感觉就像握着真正的笔
核心多任务“超乎预期”
最大化UDC视频会议的优势
重量和覆盖屏幕可用性 令人失望
“你不需要 Galaxy Note……可折叠手机 + S-Pen 来确保可用性!”
三星电子发布了一款新的可折叠手机。尽管三星因专注于“硬件规格”而不是设计和感性而被评价为有些“老”,但带有 S Pen 的“Galaxy Z Fold 3”暗示了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在多任务处理方面,它与一般的直板型智能手机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实际上使用了 Galaxy Z Fold 3。
超出预期的 S Pen... 观看 YouTube 并做笔记和 Kakao Talk = Galaxy Z Fold 3 的核心是“多任务处理”。以前7.6英寸的大屏只能用来欣赏视频、 游戏 等内容,但随着S Pen的出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最大限度发挥大屏幕优势的软件细节也脱颖而出。
S Pen 的书写体验超出了我的预期。4096级笔压支持,书写感堪比现有的Galaxy Note系列或旗舰平板电脑。S Pen 折叠版比 Galaxy Note 内置的笔更长更粗,握笔更舒适。
在玩 YouTube 的同时,您可以上网冲浪并与信使交流,而另一方面,您可以做笔记。您最多可以同时运行 5 个应用程序。您可以使用“任务栏”功能轻松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该功能将常用应用程序固定在屏幕右侧。它的功能类似于计算机的“任务栏”。“应用程序配对”功能将常用应用程序与多窗口捆绑在一起并一次调用它们,也很有用。例如,可以通过屏幕拆分同时激活互联网浏览器、信使和三个备忘录应用程序。您最多可以指定 22 个喜爱的应用程序。
新推出的“实验室”功能也是为了增加大屏幕的可用性。即使不是针对 Galaxy Z Fold 3 优化的应用程序也支持各种功能,以便他们可以享受可折叠手机的优势。首先,您可以将所有已安装应用的纵横比调整为 应用默认 全屏 16至9 4至3。“Flex 模式面板”是一项功能,可在将可折叠手机设置为所需角度时显示屏幕的顶部和底部。例如,在屏幕顶部启动应用程序时,底部会出现拍摄、亮度控制和音量控制按钮,以便于操作。
无“摄像头孔”的全面屏=屏下摄像头(UDC),发布前担心“笨重”,并未干扰实际使用。如果您仔细观察 UDC,就会发现像素很突出。但是,在观看视频等现实世界的情况下,感觉就像是全屏一样,因为很难看清。
最大限度地发挥视频会议的优势。你可以拿着折叠屏手机,用UDC摄像头召开视频会议,用底部的S Pen做笔记。竞争对手的可折叠手机,如华为的 Mate X2,已经取消了内部显示摄像头,而不是 UDC 或打孔摄像头来实现全屏。
然而,作为相机的功能是有限的。Galaxy Z Fold 3 的内置显示屏摄像头有 400 万像素。封面显示不及前置摄像头(1000 万)和后置三摄(1200 万)。虽然经过软件修正的结果还不错,但在头发等细节方面,照片的质量较差。
重量和封面显示可用性令人失望=最令人失望的是重量(271g)。虽然它比之前的 Galaxy Z Fold 2(282g)轻了 11g,但它仍然很重。在展开状态下,重量通过双手抬起来分配,但折叠使用时会有点累赘。
封面显示可用性的改进也是需要考虑的。6.2英寸,大小和普通条形差不多,但屏幕又窄又长,感觉有点别扭。在使用 QWERTY 键盘时,很难完全感受到一般智能手机的使用水平,例如由于键盘尺寸小而导致的错误。
三星电子正在对可折叠手机“Galaxy Z Fold 3”和“Galaxy Z Flip 3”进行提前预订,直到 23 日。24日开启预购,正式发售日期为27日。价格为 Galaxy Z Fold 3 256GB 1,998,700韩元 Galaxy Z Fold 3 512GB 2,097,700韩元 Galaxy Z Flip 3 1254,000韩元。
以上就是关于youtube怎么做笔记?的介绍,更多问题请留言或者咨询老师呢
文档于 2025-11-17 06:27:30 修改

mip.xncsw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