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是什么定位
泛娱乐行业
一、行业概况

1.定义

2.产业生态(产业链)

3.发展阶段(各阶段特点major players)
● 在2004年之前,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视频类服务,但是基本都是附带的,业余的。比如某些新闻网站放点视频啊,某些电影网站弄点电影给大家看。
● 2004年11月,乐视作为第一家专业视频网站上线,标志着我国视频网站行业的起点。
● 此后的2005年,土豆网、56网、激动网、PPTV、PPS等相继上线,揭开了视频网站兴起的大幕。Youtube也是在2005年这个时间段成立的,定位和土豆一样,视频分享。
(乐视网定位为以影视剧发行为主的长视频网站;而土豆网、56网和激动网均定位为以用户上传内容为主的视频分享网站;PPS、PPTV则是运用P2P(peer-to-peer,即点对点播放技术)技术的网络电视客户端。)
● 2006年10月,成立1年多的Youtube被谷歌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瞬间点燃了国内搞视频网站的激情。搜狐、新浪、网易这些门户网站也想分一杯羹,也纷纷开始试水视频领域。
● 2006年12月,著名的优酷上线了。“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第一个搞视频分段在线缓冲的。
● 2007年,优酷网的用户自发的聚集起来,上传自拍的雪灾视频,像全国网友直播救灾情况。
● 2007年12月29日,原国家广电总局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确立了视频网站经营的牌照制度。
● 08年6月3日,56线路故障,要关闭网站进行系统升级,一个月间,优酷土豆迅速抢占市场,拉走了大批客户。
● 2008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视频网站的第二次大“洗牌”。据报道,当年11月份,约有400多家视频网站出现了“融资”门槛。为度过难关,包括土豆、六间房、爆米花、酷6、优酷等不少网站采取了裁员、缩小带宽等一系列的措施,以缩减开支。
● 2009年底,在原央视网的基础上,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隆重上线,随后,各传媒集团纷纷成立网络电视台,视频网站群体中的国家队力量不断夯实。
● 搜狐、新浪、网易、凤凰网等均推出或强化视频频道,而以“新门户”著称的搜索网站也开始涉足视频业务。版权资源战、版权官司口水仗便成为视频网站间的家常便饭。乐视网以先入为主的优势占据了版权盈利的桥头堡。
● 2010年3月,百度旗下奇艺网成立,开始全面进军正版、高清、长视频网络视频领域。视频进入并购和上市时期,优酷\土豆纷纷上市。
● 2011年,视频网站在自制内容上呈现“井喷”态势。一方面,视频网站积极推出或不断完善各种自制栏目;另一方面更注重推出自制剧、微电影等自制内容。
● 2012年,优酷土豆的合并。PPS最终以3.7亿美元被百度旗下爱奇艺收购。2013年10月28日,苏宁宣布向PPTV投资2.5亿美元,占PPTV股份44%,成为第一大股东。优酷土豆被阿里收购,意味着原生态的视频网站,只有硕果仅存的乐视一家了。
● 随着整体实力提升,聚焦视频服务主业的同时,视频网站逐渐向视频产业链的上下游渗透,拓展自身业务范围,主要聚焦于专业化影视剧制作、视频接收终端硬件制作。(腾讯宣布5亿元影视投资基金,4月宣布4.45亿元入股华谊兄弟;2013年乐视网斥巨资收购花儿影视和乐视新媒体;电视盒子、电视棒产品、智能电视产品)
● 腾讯提出泛娱乐概念,打造“互联网+多领域共生+明星IP”生态;阿里以流量分发为核心,提出“3+X”;百度以“游戏+视频+文学”为核心,侧重影视布局,形成以百度视频为核心的PGC内容生态,以爱奇艺为核心的在线影视娱乐内容生态,以糯米电影为核心的线下电影+演出生态和以百度贴吧为核心的基于粉丝的泛娱乐生态
总整体上看,视频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2004-2007)、版权争夺(2008-2012)、资本战争阶段,从开始的内容分享、盗版盛行、播放体验差 到 抬高内容版费形成壁垒 到 现在资本运作、布局生态、场内场外互动,视频行业向上下游扩展延伸,覆盖产业链,并向其他产业辐射,利用VR\AR\AI等技术丰富娱乐方式,实现生态布局。
4.国内发展环境(政策|经济|社会|技术)
政策:
经济:
●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实际同比增长7.3%
●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对精神消费的品质和体验要求不断提高
● 传统电视以直播内容为主,传统电视台的内容创新不足,传统电视销量及用户逐年下降
社会:
● 消费升级
● 付费习惯养成
技术:
监管逐渐严格,竞争也逐渐有序,产业逐渐成熟,用户消费观念升级,付费习惯养成,新兴技术促进产业向更丰富的方向发展,大平台盈利可期。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行业特点和价值分析
2.行业商业模式概述
2.1 收入构成
会员、广告、虚拟物品、电商分成、其他
2.2 盈利模式
2B(广告),2C(会员,虚拟物品),B2C(电商分成)
3.行业企业概况
3.1 国内企业概况
4. 投资融资状况
三、未来趋势
参考以及搬运资料:
1.中国泛娱乐产业生态白皮书
2.
3.
TikTok平均用户使用时长超YouTube,你更喜欢用谁?在我看来,喜欢用哪个视频软件,其实要看其相关的用户定位和使用群体来决定。因为个人对于英语的学习以及知识的体系学习有需求,我会更喜欢使用YouTube进行相资讯了解。
不同软件的用户群体和分类都非常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用户的价值观以及需求都不一样。 因为个人对于长时间学习有的更高的需求,平时会更喜欢YouTube e。
Tiktok的用户群体更喜欢快速有趣的短视频,适合零碎时间的休闲娱乐。
Tiktok能够在国际市场快速崛起不仅契合了现代人高频率的快节奏生活,且新鲜有趣的短视频,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和焦虑。Tiktok虽然在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其用户群体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这类软件的方便之处就在于人们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视频的观看,是现代许多忙碌人群中,生活当中的主流使用软件。
YouTube是国际上最大的长视频集散地网站,有着许多独特的长视频资讯,可供了解。
YouTube的定位与此相反,里面的许多播放量颇高的视频一般都超过了短视频的数量,YouTube 也不需要像短视频一样制造过于密集的爆点,其更专注的是将一些知识或者说一件事情完整的呈现和表达,这使人们在YouTube上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系的了解。国内也只有哔哩哔哩目前能够做到与YouTube相媲美的程度。
因为个人的相关需求,我更喜欢 Youtube。
因此在软件的选择上,因为个人需要长期通过英文资讯了解外部的时事新闻,同时学习一些新鲜的相关单词并进行记忆。YouTube显然是个人最为喜欢的软件。Tiktok虽然有趣,但长时间的观看,只会学到一些无法使用的零散知识。
手机看youtube直播没有弹幕
很简单,因为语言。
英语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弹幕不可能流行。因为改变单词的顺序、时态都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缩写又不像汉语这样简便,要表达清楚一个观点需要很长的一段话。很遗憾英语不具有简洁性,弹幕不能给观众任何好的体验,有缩写的词像R.I.P这种都是负面的...而且我发现youtube的评论和赞都很少,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播放量和点击,留下评论的跟国内网站比差的太远了。置顶的都是些种族歧视,宗教之类的引战句子才会有上千回复。可能是文化不同吧,就像facebook,whatsapp之类的软件在国外其实在走下坡路了,西方人更喜欢face to face,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网络太差了,视频语音啥的断断续续,客户体验极差,也就没有公司愿意继续优化这些软件了,youtube也是一样,现在存货基本靠广告收入,自己本身不怎么优化的,这跟国外至今使用信用卡和现金也有关系,网络付费发展的太慢,很多社交媒体、app发展已经滞后国内了。
以上就是关于youtube是什么定位的介绍,更多问题请留言或者咨询老师呢
文档于 2025-11-08 05:28:27 修改

mip.xncswj.com